動
1.會意。金文字形像一人俯首下視一堆品物之形。本義表示從上往下俯視。
2.同本義look down from above。
引证 :臨,監臨也。從臥,品聲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隱几視下之稱。》臨,視也。 —— 《爾雅》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 —— 《荀子·勸學》上帝臨女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大明》有亭翼然臨於泉上。 —— 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例如 :居高臨下;如臨深淵;臨軒(在殿前平臺上接見臣屬);臨下(從高望下);臨見(居上視下看見)
3.引申爲從上監視着keep watch on。
引证 :臨長晉國者。 —— 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「監也。」今陛下君臨四方。 —— 《宋史·趙普傳》
例如 :臨引(居上察下。今稱監察);臨制(監臨控制;指皇后臨朝稱制);臨政(親理政務)
4.面對(上對下,尊對卑)face; confront。
引证 :臨衆發政而治民。 —— 《墨子·尚賢下》把酒臨風。 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臨表涕零。 ——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執策而臨之。 —— 唐· 韓愈《雜說》
例如 :臨川(面對川流);臨穴(面對自己的壙穴。亦指面對(別人的)墓穴);臨敵(面對敵人)
5.碰上, 逢着meet。
引证 :臨財無苟得,臨難毋苟免。 —— 《禮記·曲禮上》
例如 :臨頭(落到頭上;當頭);臨風(迎風;當風);臨谷(身臨深谷。喻危險恐懼)
6.到,至。後常用作敬辭attend。
引证 :臨其穴。 —— 《詩·秦風·黃鳥》東臨碣石(山名),以觀滄海。 —— 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自往臨視。 —— 晉· 幹寶《搜神記》王即臨之。臨溪而漁。 —— 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例如 :光臨;蒞臨;臨按(親臨按問);臨送(謂親臨送別);臨訊(謂親臨審訊)
7.攻伐;脅制attack。
引证 :君臨函谷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。注:「猶守也。以臨 韓魏。」注:猶伐也。」
例如 :臨軍對陣(指戰場上對峙交鋒)
8.照着他人的字畫書寫或繪畫copy。
引证 :臨書愛真跡。 —— 姚合《秋夕遣懷》中國畫家自臨摹舊作入手。 —— 蔡元培《圖畫》
例如 :臨池(研習書法);臨本(臨摹原作的寫本);臨帖(照着字帖臨摹)
9.治理、管理、統治 administer; govern; rule。
引证 :少欲,則能臨其衆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十過》上帝臨女。(治理你們。) —— 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居敬而行簡,以臨其民,不亦可否? —— 《論語·雍也》
例如 :臨人(治理百姓);臨御(臨視統御。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)
10.靠近,逼近(多用於上對下,強對弱)near; close to; approach。
引证 :以臨二周之郊,誅 周主之罪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臨崩寄臣以大事。 ——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例如 :臨沒(將沉沒時);臨觴(將要喝酒的時候);臨穎(臨筆。指寫信的時候)
11.臨視(指位尊者對位卑者) visit。
例如 :臨存(臨視省問。多指地位高的人探問地位低的人);臨問(親臨探問。卑者對尊者之敬辭)
12.置身(其中) place oneself。
例如 :臨陣(身臨戰場)
介词
1.在…之前,在即將…的時候just before; at the time of。
引证 :臨別贈言,幸承恩於偉餞。 —— 王勃《滕王閣序》
例如 :臨歧(臨別時;分別);臨文(指正在寫文章的時候);臨別;臨行;臨睡
2.另見 lì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