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,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,血液循环障碍,导致局部持续缺血、营养不良而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,多发生于长期卧床、坐轮椅不能自主变换体位的人群,如瘫痪患者、老年人等,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1、症状表现
褥疮根据其发展程度可呈现不同症状,初期,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斑,按压时红斑不褪色,此时皮肤完整性尚在,但已存在血液循环受阻情况,随着病情进展,红斑部位可能会发展为水疱,水疱内含有清亮或淡黄色液体,若不及时处理,水疱破裂后会形成浅表溃疡,创面有渗出液。进一步发展,溃疡会逐渐加深、扩大,累及皮下组织、肌肉甚至骨骼,出现坏死组织,创面可有脓性分泌物,散发恶臭,周围组织伴有红肿、发热,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,若感染扩散还可能引发全身症状,如发热、寒战、白细胞升高等。2、治疗方法
对于轻度褥疮,主要采用保守治疗,要解除局部受压,可通过定时翻身,一般每2小时一次,使用减压床垫、气垫床、软枕等辅助工具,将身体易受压部位悬空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然后对创面进行处理,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,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,保持创面清洁。可涂抹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敷料,但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,对于较严重的褥疮,若有大量坏死组织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,去除失活组织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术后要加强护理,预防感染,定期换药,观察创面愈合情况。3、护理措施
皮肤护理是关键,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,每日用温水擦拭身体,尤其是易受压部位,擦拭后轻轻擦干,避免用力摩擦损伤皮肤。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、被褥,保持床铺平整、无褶皱、无碎屑。按摩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,对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及周围进行按摩,促进血液循环,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在骨隆突处过度用力,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,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促进身体恢复和创面愈合。褥疮的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,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高危人群,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,如加强翻身、保持皮肤清洁、使用减压设备等。一旦发生褥疮,要及时治疗并精心护理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,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,促进褥疮的早日康复。
褥疮的注意事项
体位变换:要注意体位变换的多样性,不要总是固定几种翻身姿势,应尽量让患者身体各部位均匀受力,如侧卧时可适当调整身体倾斜角度,仰卧时可在腿部、腰部等部位垫放不同形状的软枕,使身体的压力得到分散,减少局部持续受压的时间和强度。营养监测: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饮食,定期检查患者的体重、血清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,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,应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,补充维生素C、锌等有助于伤口愈合的营养素。心理关怀:长期受褥疮困扰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怀,多与患者交流沟通,了解其心理需求,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