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卢少骅并不甘心被控制,他开始想方设法摆脱K哥的束缚,企图寻求更大、更国际化的合作伙伴——比如古斯特。
卢少骅拒绝喝酒的背后
卢少骅的两次拒绝喝酒,实则透露了他对权力的独立追求。
第一次发生在他与刘科长的相遇上。当时,卢少骅经营着一个假装做洋葱晶的食品厂,但实则在背后继续制造冰。某次,刘科长前来厂里检查,卢少骅安排王林带他去吃饭唱歌。刘科长邀请卢少骅喝酒,但卢少骅坚决拒绝了。他甚至提出让别人替自己喝,但刘科长却坚持要求替喝的人必须达到100杯。为此,卢少骅毫不犹豫地在KTV为刘科长安排了“替喝”队伍,一杯酒给100元,甚至连扫地阿姨都参与其中。为了这一场喝酒,卢少骅花费了至少1万元。这一举动,反映了卢少骅的决心——他宁愿花钱避免和刘科长的直接对抗,也不愿屈服于权威。
第二次拒绝发生在与周少雄的接触时。那时,卢少骅被王林和三宝带到宛北,事实上,他已经被周少雄掌控。表面上,周少雄对他表现得非常客气,实则是想借用卢少骅的技术来扩大自己的利益。当周少雄要求卢少骅喝酒时,卢少骅再次拒绝。最终,马英子替他解围,代替卢少骅喝了一瓶白酒。这一次拒绝,不仅是对周少雄的蔑视,更是卢少骅对自由的渴望体现。他不希望被人控制,渴望拥有完全的自主权。
卢少骅不为钱,欲求控制
故事的转折点在于卢少骅决定为K哥制造20吨价值50亿美元的冰,却明确表示一分钱都不收。这一举动,表面上看是对K哥的报答,实际上是卢少骅借此机会寻求更多的控制权。在这段合作中,卢少骅并非追求金钱,而是渴望主导自己的命运——他不想再被任何人支配。
通过这两次拒绝喝酒,卢少骅的性格得以更深刻地揭示。他对自由和权力的追求远超过金钱,甚至在和K哥的合作中,他选择放弃报酬,也要确保自己拥有最终的决定权。
结语
如果不是卢少骅答应为K哥制作20吨冰而不收一分钱,或许你永远都无法窥见他背后的真实动机:那份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权力控制的坚持。
你怎么看卢少骅的选择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